“全球伦理”的基础——儒家文化传统问题与“金规则”

被引:12
作者
倪梁康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全球伦理; 儒学; 个体道德与社会公德;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2.01.002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B82-052 [道德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将说明“金规则”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不能作为人类伦理道德原理的初步理由。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并分析“金规则”在传统儒学中的基本位置以及它曾经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说明作为道德意识开端的爱与同情现象 ,并且描述同情、爱与“金规则”之间的可能奠基关系。第四部分则意图论证人为美德或社会公德必须建立在更为原本的自然美德和个体道德的基础上。而在最后的第五部分 ,本文最终希望能确定与两种美德相关的两种教育方式 ,并指出通过教化来弘扬自然美德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
    蒙培元
    [J]. 中国哲学史, 2000, (04) : 49 - 57
  • [2] 中国学术[M]. 商务印书馆 , 刘东主编, 2001
  • [3]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 ,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 1999
  • [4]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著, 1998
  • [5] 郭店楚墓竹简[M]. 文物出版社 , 荆门市博物馆编, 1998
  • [6] 道德情操论[M]. 商务印书馆[英]亚当·斯密(Adam, 1997
  • [7]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人民出版社 , 李泽厚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