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

被引:26
作者
刘东鹰
机构
[1] 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拉张率分析; 沉降率分析; 构造演化; 苏北-南黄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等的分析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K2t-E1f沉积时期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发育的兴盛期,这一时期盆地的拉张率最大,沉积速率也最大,吴堡运动剥蚀强度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E2d-E2s沉积时期为典型断陷盆地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一般都小于前一时期。三垛运动使得凹陷保存地层较全,凸起、斜坡保存地层较少;南坳地层剥蚀少,北坳地层剥蚀多;三垛运动后,盆地由断陷转为拗陷,早期分割的断陷沉积转为统一的拗陷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527 +5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苏北后生断陷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J].
刘玉瑞 .
复杂油气藏, 2010, 3 (01) :10-14+31
[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J].
能源 ;
杨桥 ;
张克鑫 ;
任红民 ;
郑元财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 29 (02) :25-32
[3]   苏北盆地油气富集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J].
杨琦 ;
谈彩萍 ;
陈宏宇 ;
李海华 .
江苏地质, 2006, (04) :241-248
[4]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J].
邱海峻 ;
许志琴 ;
乔德武 .
地质通报, 2006, (Z2) :1117-1120
[5]   苏北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J].
陈莉琼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180-181
[6]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J].
陈安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08-418
[7]   苏北新生代盆地断陷和坳陷的形成机理 [J].
练铭祥 ;
薛冰 ;
杨盛良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3) :256-260
[8]   中国大陆地壳的应变应力场研究 [J].
郭良迁 ;
黄立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03) :50-58
[9]  
复杂小断块石油勘探开发技术.[M].毛凤鸣;戴靖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10]  
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与机理.[M].吴珍汉等著;.地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