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概念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15
作者
丛立新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学思想; 教学概念; “教”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教学概念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国学者所阐明的、目前在国内通行的教学概念,具有清晰的内涵和明确的外延,能够合理而充分地解释、说明、指导教学这种复杂的人类活动。这一概念的形成与科学化,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教"与"学"统一的思想,吸收了西方关于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借鉴了苏联教育学关于教学概念的阐释。教学概念的核心精神即在"教学"中"教"与"学"是统一的,只有理论研究或实践中着力有所侧重的情况,不存在"分"或"合"的问题,一旦真的"分开",则教学就消失,就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如在提倡学生的能动性时经常会贬低甚至无视教师主导的必然性;孤立、人为、贴标签式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神圣化,主张课堂上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等等,其思想和理论根源,几乎都与对教学概念认识与理解的偏差有关。我国学者自己形成和建立的教学概念,不仅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与自己先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发扬了整体辩证思维的民族传统优势,有着相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说,补充了乃至超越了西方一些至今将"教"与"学"分而治之的研究,能够比较好地说明、解释和指导教学。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方现代思想史.[M].(美)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N.Stromberg)著;刘北成;赵国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  
教学认识论.[M].王策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韦伯文集.[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韩水法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4]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石中英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教学设计原理.[M].[美]R.M.加涅(R.M.Gagne)等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教学.[M].瞿葆奎 主编;徐勋;施良方 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7]  
教育学.[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 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8]  
中国古代教育史.[M].毛礼锐等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  
读四书大全说.[M].(清) 王夫之; 著.中华书局.1975,
[10]  
教学论.[M].(苏)达尼洛夫;(Данлов;М.А.)(苏)叶希波夫(Есинов;Б.П.)编;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55级学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