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变迁与粮食生产的绩效分析

被引:2
作者
张玉周
机构
[1] 河南财经学院统计系
关键词
土地制度; 粮食生产; 绩效;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0.04.025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生产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对粮食生产绩效有显著差异;农业合作化曾促进粮食生产,并改善了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曾使粮食产量迅猛增长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现已达到新的制度均衡。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宜分两步:第一阶段保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使用的制度,完善土地承包制;第二阶段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姜爱林 .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4, (02) :10-12
[2]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J].
周天勇 .
管理世界, 2003, (10) :40-49+156
[3]   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J].
杨新荣 .
理论探讨, 2002, (02) :33-35
[4]   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一个从制度经济学文献中读出来的故事 [J].
李怀 .
管理世界, 1999, (03) :68-77
[5]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廖洪乐等著, 2003
[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问题[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严瑞珍,程漱兰主编, 2001
[7]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 2000
[8]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司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