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2
作者
王宁军 [1 ]
杨维竹 [2 ]
江娜 [2 ]
郑曲彬 [2 ]
黄兢姚 [2 ]
黄宁 [2 ]
申权 [2 ]
机构
[1]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影像科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
关键词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动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不同剂量溶栓的量效关系;对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方法在36只成年毕格犬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瑞替普酶组、尿激酶组、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及小剂量组(18.75μg/kg)6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处理。溶栓后分别于60、120、180、240分钟行颈内动脉造影观察栓塞动脉再通情况并抽取静脉血液测定TT、PT、APTT、FIB及DD。结果(1)溶栓后2小时GBV-PA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小剂量组(18.75μg/kg)及生理盐水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52.4%、33.3%和0.00%,大剂量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2)溶栓后2小时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尿激酶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86.7%和57.9%,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均高于尿激酶组,GBV-PA大剂量组和瑞替普酶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比尿激酶具有更强的血栓溶解作用,与瑞替普酶溶栓效果相当。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J].
余瑞铭 ;
许云禄 .
海峡药学, 2008, (05) :6-8
[2]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J].
张志强 ;
张进华 ;
余瑞铭 ;
李玉娜 ;
陈建济 ;
许云禄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 (12) :1639-1644
[3]   第三代溶血栓药物研究进展 [J].
赵友春 ;
赵淑梅 ;
王革 ;
张长铠 .
药学进展, 2004, (02) :72-75
[4]   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 [J].
黄震华 ;
徐济民 .
中国新药杂志, 1999, (0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