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66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衣华强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气街; 背俞穴; 募穴; 脊神经节; 荧光素双标记法;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4.04.006
中图分类号
R224 [经络、孔穴];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 :探求俞、募穴与其相应脏腑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选取大鼠的 1 0对俞募穴及 4个非穴点为实验用穴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各俞募穴组及与脏腑位于同一神经节段的非穴点组分别在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脏腑和体表的神经元 ,不仅使牵涉痛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而且揭示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②为临床应用俞募穴治疗脏腑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③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