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刑法第13条“但书”的出罪功能及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19
作者
:
杨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杨忠民
陈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陈志军
机构
: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来源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年
/ 05期
关键词
:
刑法;
但书;
出罪功能;
罪与非罪;
司法适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摘要
: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规定"但书"是立法定量模式的需要;离开"但书",无论在立法上或是在司法上都将无法完成罪与非罪界限的区分;适用"但书"对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短期自由刑的弊端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书"的司法适用,应当坚持与形式犯罪构成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原则与必要限制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国刑法第三条之检讨为切入点
[J].
付立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付立庆
.
法学评论,
2005,
(03)
:41
-52
[2]
犯罪概念的梳理与评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金火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5)
:16
-26
[3]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矛盾及其解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
陈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陈志军
.
法学研究,
2003,
(06)
:106
-120
[4]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75
-280
[5]
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红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
(02)
:50
-60
[6]
析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之规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雯霞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40
-144
[7]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储槐植
;
张永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永红
.
法学研究,
2002,
(03)
:87
-99
[8]
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劳东燕;.金陵法律评论.2001, 02
[9]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J].
王尚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
王尚新
.
法学研究,
2001,
(05)
:19
-26
[10]
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永乐
.
法学研究,
2000,
(02)
:34
-43
←
1
2
3
→
共 25 条
[1]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国刑法第三条之检讨为切入点
[J].
付立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付立庆
.
法学评论,
2005,
(03)
:41
-52
[2]
犯罪概念的梳理与评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金火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5)
:16
-26
[3]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矛盾及其解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
陈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陈志军
.
法学研究,
2003,
(06)
:106
-120
[4]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75
-280
[5]
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红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
(02)
:50
-60
[6]
析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之规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雯霞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40
-144
[7]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储槐植
;
张永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永红
.
法学研究,
2002,
(03)
:87
-99
[8]
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劳东燕;.金陵法律评论.2001, 02
[9]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J].
王尚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
王尚新
.
法学研究,
2001,
(05)
:19
-26
[10]
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J].
储槐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储槐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永乐
.
法学研究,
2000,
(02)
:34
-43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