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秦川黄牛的早熟性及其产肉性能,以及不同屠宰月令对肉产量、质量和饲料报酬率的影响,于1980年8月9日至1981年元月用22头(公母各半)6~7月令秦川牛重复进行了第二期第三批的肥育试验。试验结束时屠宰公牛10头,母牛5头,其结果与第一期的一(18月令)、二(22.5月令)批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月令日增重公牛为0.80公斤,母牛为0.66公斤;18月令的平均日增重公牛0.70,母牛0.55,阉牛0.59公斤;22.5月令则相应为:0.72,0.48,0.50公斤。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13月令组,饲料单位:公6.97,母6.45公斤;可消化粗蛋白质:公646.32,母623.48克;18月令组公7.83,母8.69,阉9.63公斤饲料单位和972.64,1132.42、1071.30克可消化粗蛋白质质,22.5月令组则相应是,11.00、13.07、12.41公斤和1034.95、1208.87,1154.38克。试验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脂肉比分别是:13月令——53.27%,45.73%,85.83%,6.04,11.44;18月令——58.28%,50.50%,86.65%,6.13,6.52;22.5月令——60.75%,52.21 0%,81.09%,6.51,6.58。各种组织所占比例:13月令肌肉79.27%骨骼13.27%,脂肪7.46%;18月令相应为76.04%,12.88%和11.65%;22.5月令组为76.06%,11.65%和12.29%。眼肌面积是:13月令,72.25±13.17平方厘米,18月令97.02平方厘米,22.5月令87.00平方厘米。9—11根肋骨样块的水份、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13月令分别为60.54%,22.09%,16.58%和0.80%。18月令为53.75%,28.08%,17.47%和0.77%;22.5月令为50.4%,35.18%,13.8%和0.62%。18月令比13月令肌肉中含水量低(P<0.01),屠宰率(P<0.01),净肉率(P<0.01),骨肉比(P<0.01)及眼肌面积则均较高;22.5月令屠宰牛的屠宰率(P<0.05)和净肉率虽较18月令屠宰的试验牛高,但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低(P<O.01),脂肪含量高,说明18月令屠宰无论从牛肉品质或饲科报酬率均较优。从性别差异看,公牛的净肉率(Ⅱ批P<0.01),蛋白质含量(P<0.01)均高于母牛,而脂肉比(P<0.05)和脂肪含量(P<0.05)均比母牛低。牛肉肉质品味良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43.22%),胴体体尺及各部内脏器官发育均正常。内脏器官重量随月令的变化符合正常生长发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