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被引:60
作者
吴连霞 [1 ]
赵媛 [1 ,2 ]
马定国 [3 ]
管卫华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3]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发展; 时空耦合; 灰色关联法; 江西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5.06.010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以江西省9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GRA),选取人口系统6个指标和经济系统5个指标,构建江西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程度,并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耦合度相联系,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县(市、区)可以划分为低水平耦合区、拮抗型耦合区、磨合型耦合区和协调型耦合区等4种类型。全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拮抗类型为辅。耦合度分布基本上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空间分布呈现"+"字型,以浙赣线为横轴,昌九线为纵轴,交汇于南昌市。在时间序列上,江西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逐渐由低水平时期向拮抗阶段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742 / 7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J].
韩瑞玲 ;
佟连军 ;
朱绍华 ;
路紫 .
地理科学, 2014, 34 (01) :32-39
[2]   江苏省环境与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基于环境安全视角 [J].
李芳林 ;
臧凤新 ;
赵喜仓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7) :832-837
[3]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J].
赵媛 ;
沈璐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57-561
[4]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J].
曹文莉 ;
张小林 ;
潘义勇 ;
张春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2) :141-146
[5]   长沙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不确定性评价(英文) [J].
熊鹰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 21 (06) :1123-1137
[6]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于潇 ;
崔仟 .
人口学刊, 2011, (05) :25-31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195-200
[8]   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J].
石培基 ;
杨银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11) :1-6
[9]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协调性分析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 [J].
李正 ;
武友德 ;
蒋梅英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0, (03) :49-53+62
[10]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J].
樊杰 ;
陶岸君 ;
吕晨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