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区不同种植模式作物最佳补灌时期和适宜补灌量研究

被引:25
作者
尹光华
刘作新
蔺海明
张志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沈阳
[2]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关键词
旱地农田; 种植模式; 最佳补灌时期; 适宜补灌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2.1 [干旱地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种植模式作物进行补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研究表明 ,在自然降雨基础上补灌 45 mm和 90 mm水 ,各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对照大幅度提高。初步确定出在作物生长前期降雨较多的丰水年 ,三种种植模式的适宜补灌定额为 90 mm。三种种植模式中作物的最佳补灌时期及适宜补灌量分别为 :单作小麦播前沟灌 8mm,孕穗期补灌 82mm;单作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一次补灌 90 mm;带田小麦播前沟灌 4mm,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补灌 19mm,带田地膜玉米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补灌 2 4 mm。该结论适宜于北方旱地农田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定西半干旱地区春小麦需水规律的研究
    王梅春
    刘彦明
    刘杰英
    周易天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89, (03) : 66 - 77
  • [2]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抗旱性
    顾慰连
    戴俊英
    沈秀瑛
    王畅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3) : 18 - 21+14
  • [3] 玉米抗旱生理特性研究初报
    鲍巨松
    杨成书
    [J]. 陕西农业科学, 1989, (01) : 13 - 15
  • [4] 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M].刘昌明;翟浩辉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