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静–动相继压缩下单裂隙岩样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机制颗粒流模拟

被引:41
作者
黄达 [1 ,2 ]
岑夺丰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重庆大学教育部山地城市建设与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单轴压缩; 损伤; 能量耗散; 颗粒流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针对采矿岩柱体等的静–动相继单轴压缩受力特征,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探讨初始单轴静态压缩的细观损伤程度对单轴动态压缩下单裂隙岩样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并阐述其能量耗散机制。静载初始损伤程度对后续动态压缩岩样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的影响不大,损伤岩样具有较明显的峰前损伤和峰后裂隙贯通的渐进性突跃特征。相对于全程动态压缩而言,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强,岩样强度减小明显。但后续动态压缩对岩体强度的增加起主要贡献。随初始损伤的增强,裂隙尖端法向和切向破裂应力均略有减小。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裂隙尖端法向破裂应力明显减小而切向却明显增加。初始损伤程度并不改变后续动态应变率加载岩体的最终宏观破裂模式,但初始损伤变量越大,微裂纹数量越多且局部化程度越强。能量耗散与岩体细观损伤演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初始损伤越强,吸收相对较小的能量即可达到峰值破坏但峰后耗散能越多。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峰值强度处耗散能和储存弹性应变能更多,峰后破碎程度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926 / 19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初始损伤和卸荷路径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J].
邱士利 ;
冯夏庭 ;
张传庆 ;
杨金保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08) :1686-1697
[2]   锦屏Ⅰ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变形开裂特征及地质力学机制研究 [J].
黄润秋 ;
黄达 ;
段绍辉 ;
吴琦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 (01) :23-35
[3]   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本构模型的实现及应用 [J].
柴红保 ;
曹平 ;
赵延林 ;
林杭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07) :1047-1053
[4]   初始损伤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国艳 ;
李树忱 ;
杨磊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6) :909-912
[5]   压缩载荷下准脆性材料宏细观损伤变量研究 [J].
姜小春 ;
谢和平 ;
周宏伟 .
岩土力学, 2008, (09) :2531-2536
[6]   边坡岩体初始损伤对爆破作用影响的微观分析 [J].
蒲传金 ;
郭学彬 ;
冯德润 ;
雷俊学 ;
谢刚 .
爆破, 2007, (03) :16-19+44
[7]   高应变率条件下三峡工程花岗岩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J].
李刚 ;
陈正汉 ;
谢云 ;
祝文化 .
岩土力学, 2007, (09) :1833-1840
[8]   动力扰动下深部高应力矿柱力学响应研究 [J].
李夕兵 ;
李地元 ;
郭雷 ;
叶洲元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5) :922-928
[9]   单轴压缩岩石损伤演化细观机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J].
任建喜 ;
葛修润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04) :425-431
[10]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fracture coalescence in pre-cracked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J] . Heekwang Lee,Seokwon Je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 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