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促脑缺血后中晚期内源性神经再生的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8
作者
朱立华
蔡光先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模型; 内源性神经再生; 补阳还五汤; 蛋白质组; 实验研究;
D O 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13.08.069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神经蛋白质组动态、全面的研究,从蛋白质水平阐明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及补阳还五汤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的机制,为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和新的脑缺血保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D大鼠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灌服补阳还五汤药液,模型组灌服等体积无菌蒸馏水。两组均于灌胃第14天、28天随机挑取5只大鼠,处死。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大鼠脑细胞蛋白质,以改进的考马斯亮兰染色法染色使蛋白质显色。用Im-agescanner扫描仪及LabScan扫描软件进行扫描,获取图像,使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比分析凝胶图像,对选定的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运用GPS软件搜索SWISS-PRO和MSDB数据库鉴定蛋白质。同时用上述Mascot Search Results进一步搜索the Gene Ontology等网站,以确定该蛋白质的功能分类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大鼠在服药后存活14d这个时间点,蛋白质差异点约为110个,补阳还五汤组蛋白质点较模型组主要以下调为主,其中75个点表达下调,35个点表达上调;蛋白质查询结果具有以下特点:蛋白质主要涉及相关酶类、细胞骨架蛋白等。在服药后存活28d这个时间点,蛋白质差异点约为67个,补阳还五汤组蛋白质点较模型组主要以上调为主,其中54个点表达上调,13个点表达下调。蛋白质查询结果具有以下特点:蛋白质主要涉及相关酶类、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及分子伴侣等。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呈现多样性、动态变化性。中期表现为清除异常蛋白质同时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后期则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四川黑熊NADH脱氢酶亚基4基因的序列分析 [J].
陈瑜 ;
侯万儒 ;
吴夏 ;
彭正松 ;
周才权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 (04) :318-320
[2]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J].
张国林 ;
彭宣宪 .
世界科学技术, 2006, (04) :21-25
[3]   正常与脑缺血大鼠的脑皮质蛋白质差异分析鉴定 [J].
赵晓峰 ;
温景荣 ;
王舒 ;
石学敏 .
生物工程学报, 2005, (06) :82-89
[4]   脑缺血后内源性激活神经干细胞的机制研究 [J].
王细林 ;
曾庆杏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 (02) :127-128
[5]   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J].
张奉学 ;
王新华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06) :486-488
[6]   突触核蛋白与神经系统变性病 [J].
洪震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4, (05) :5-8
[7]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 [J].
温进坤 ;
韩梅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 (05) :323-325
[8]   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机制 [J].
何扬东 ;
曾进胜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 (03) :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