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包裹体特征和伊利石测年对油气成藏期次的指示

被引:7
作者
于明德 [1 ,2 ]
王璞珺 [1 ]
施昌瑞 [3 ]
张辉 [2 ]
唐华风 [1 ]
李凤勋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自生伊利石; 同位素测年; 油气成藏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1.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碳为nC18或C20,后主峰碳为nC26或nC27。这些特征指示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用;而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同样指示了博湖坳陷北部凹陷油气的两次成藏时期,即中晚侏罗世(142.26~183.15 Ma)和白垩纪(75.07~142.26 Ma)。南部凹陷和本布图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期分别为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同时纵向上在同一构造带内,K-Ar年龄随埋深增加而变大,反映油气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逐渐充注运移和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流体包裹体在庆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研究中的应用 [J].
纪学雁 ;
舒萍 ;
曲延明 ;
丁日新 ;
郭振华 ;
王璞珺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4) :739-743+792
[2]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J].
李宏义 ;
汤良杰 ;
姜振学 ;
罗群 .
地质学报, 2007, (02) :271-276
[3]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产状、组分及成因序次分析 [J].
邵先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5) :820-824
[4]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J].
于明德 ;
张辉 ;
马荣芳 ;
谢其锋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6) :704-707+677
[5]   东太平洋粘土沉积物组成和结构分析 [J].
张培萍 ;
迟效国 ;
石学法 ;
马丽艳 ;
田春艳 ;
吕华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1) :17-20
[6]   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J].
刘宝珺 ;
李廷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5) :607-616
[7]   大港探区流体包裹体组分特征及其应用 [J].
邹海峰 ;
徐学纯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 (03) :251-256
[8]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J].
叶加仁 ;
杨香华 .
沉积学报, 2001, (02) :214-218
[9]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进展和方向 [J].
卢焕章 ;
郭迪江 .
地质论评, 2000, (04) :385-392
[10]   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J].
孙樯 ;
谢鸿森 ;
郭捷 ;
苏根利 ;
丁东业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1)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