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焉耆盆地包裹体特征和伊利石测年对油气成藏期次的指示
被引:7
作者:
于明德
[1
,2
]
王璞珺
[1
]
施昌瑞
[3
]
张辉
[2
]
唐华风
[1
]
李凤勋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自生伊利石;
同位素测年;
油气成藏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1.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碳为nC18或C20,后主峰碳为nC26或nC27。这些特征指示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用;而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同样指示了博湖坳陷北部凹陷油气的两次成藏时期,即中晚侏罗世(142.26~183.15 Ma)和白垩纪(75.07~142.26 Ma)。南部凹陷和本布图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期分别为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同时纵向上在同一构造带内,K-Ar年龄随埋深增加而变大,反映油气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逐渐充注运移和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