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后代花粉植株的诱导及其性状表现

被引:9
作者
庞汉华
刘旭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栽野稻杂交; 花培效率; 花粉植株; 农艺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经多年对栽培稻与野生稻(下称栽野)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效率的研究,获得提高栽野稻杂交后 代花培效率的培养基和技术方法。通过花粉植株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观察,认为花粉植株一代具有遗传 多样性,2~4代具有遗传相对稳定性。按育种目标选择抗病力强,传递力高的野生稻与丰产、农艺性 状优良的栽培稻杂交,通过花药培养并对后代实施严格选择,可迅速获得新的优质源。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提高野栽稻杂交后代花药培养率的研究 [J].
庞汉华 .
作物品种资源, 1995, (02) :6-8
[2]   稻野栽交后代花药一次培养成苗技术 [J].
陈成斌 ;
黄勇 ;
李道远 .
广西农业科学, 1993, (05) :193-195
[3]   禾谷类作物通用诱导培养基和它在提高籼稻花培绿苗频率的研究 [J].
杨学荣 ;
王建人 ;
李还林 ;
李友芳 .
植物生理学报, 1980, (01) :67-74
[4]   通过氮源比较试验建立一种较好的水稻花药培养基 [J].
朱至清 ;
王敬驹 ;
孙敬三 ;
徐振 ;
朱之垠 ;
尹先初 ;
毕凤云 .
中国科学, 1975, (05) :484-490
[5]  
水稻花培育种研究[M]. 农业出版社 , 沈锦骅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