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

被引:5
作者
李孝迁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中文世界; 兰克; 日本; 伯伦汉;
D O I
10.13658/j.cnki.sar.2006.03.023
中图分类号
K095 [];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摘要
中文世界中最初的兰克形象,是经过日本史学界过滤而来的“客观”的科学史家。而至民国史坛,不论是鲁滨逊新史学派还是伯伦汉《史学方法论》,都把兰克描绘成史料考证面相的兰克,虽然在中文世界中出现过观念论或民族主义论这种“异端”兰克面孔,但都没有得到我国史学界的宣扬中国现代史学的专业化需要兰克史学中的史料辨析方法,同时乾嘉以来形成的汉学传统也需要借助“科学”的兰克而得以延续,以致“史料考证”的兰克形象在我国维持了很长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下) [J].
李孝迁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 (01) :74-83
[2]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J].
李长林 ;
倪学德 .
史学理论研究, 2006, (01) :136-140
[3]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上) [J].
李孝迁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 (06) :55-64
[4]   清季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初探 [J].
李孝迁 .
东南学术, 2003, (06) :130-140
[5]  
西洋文化史纲要.[M].雷海宗撰;王敦书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中国历史研究法.[M].梁启超撰;汤志钧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  
中国文化史.[M].陈登原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8]  
何炳松文集.[M].何炳松译;刘寅生;房鑫亮编;.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