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社会与无讼社会的辨析和启示——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国家与社会

被引:50
作者
范愉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纠纷解决; 诉讼社会; 无讼; 司法; 社会自治;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3.01.002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中国法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代中国尽管确实存在着相对"无讼"的现象和"息讼"的努力,但实际上有不少区域呈现出"诉讼社会"的景象,诉讼滥用、欺诈诉讼、恶意诉讼等甚至成为一些地方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外,中央集权下发达的司法体制与民间社会自治的相对弱势,是形成诉讼社会的关键要因。当诉讼超出社会和司法的承受力之时,官府对诉讼的限制乃至打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潜规则。滥讼与讼难交织的恶性循环,既破坏了司法的公信力,也必然导致社会治理的混乱和道德失范。历史经验表明,"诉讼社会"和"无讼社会"这两种理想类型,都不能独立成为社会治理的合理模式,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应对各种社会需求和危机,从而形成国家法律机制与社会自治的协调,逐步接近善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176 +17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M].里赞; 著.法律出版社.2010,
  • [2] 诉讼的话语.[M].(美)梅丽(Merry; S. E.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3] 经验与理论.[M].(美) 黄宗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4] 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范愉;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5] 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M].(日)大木雅夫原著;华夏;战宪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6] 无需法律的秩序.[M].[美]罗伯特·C.埃里克森(RobertC.Ellickson)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7]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美)唐·布莱克著;郭星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
  • [8]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M].黄宗智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 [9] 比较法.[M].(日)大木雅夫著;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
  • [10]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