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历程及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8
作者
龚晨
安萍莉
琪赫
潘志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农作制度; 演变历程; 演变规律;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2.014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主要经历了撂荒制、压青休闲制、草田轮作制和集约制四个阶段。不同时期主导农作制不同,撂荒农作制在清朝以前占主导地位;压青休闲制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实行,解放初期也曾有大面积的实施;草田轮作制在解放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集约制目前还只呈点状分布,面积不广。研究发现,阴山北麓农作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演变具有前进性,农作制度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自然向人工方向演变;其演变还具有继承和发展性,各农作制度长期并存。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清代以来内蒙古大量开垦土地的主要原因 [J].
云和义 .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 (06) :8-11
[2]  
农作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巽浩主编, 2005
[3]  
内蒙古资源大辞典[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马玉明总主编, 1999
[4]  
西北耕作制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杨春峰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