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被引:5
作者
蔡健
赵小三
机构
[1] 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 合肥
关键词
遗传差异; 数量性状; 同工酶;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2.04.017
中图分类号
Q311 [遗传];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对有关从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 3个水平上探索作物杂交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06+508 +5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水稻品种SSR与RFLP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比较研究 [J].
朱作峰 ;
孙传清 ;
姜廷波 ;
付强 ;
王象坤 .
遗传学报, 2001, (08) :738-745
[2]   用SSR标记对水稻品种的分类研究 [J].
朱作峰 ;
孙传清 ;
李自超 ;
王象坤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1) :58-61
[3]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J].
吴敏生 ;
王守才 ;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2000, (01) :9-13
[4]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新芝 ;
彭泽斌 ;
傅骏骅 ;
李连城 ;
黄长玲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3) :44-48+50-51
[5]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Ⅰ.利用RAPD标记研究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 [J].
孙其信 ;
黄铁城 ;
倪中福 ;
J.D.Procunier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02)
[6]   用RAPD标记评价百合品种间遗传关系 [J].
赵祥云,陈新露,方海,张云芳 .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 (02) :58-63
[7]   玉米自交系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J].
刘正蒙,崔良国,都森烈 .
玉米科学, 1994, (04) :12-14+17
[8]   遗传距离与小麦F1代杂种优势的研究 [J].
袁汉民,张富国,钱晓曦,范金萍 .
宁夏农林科技, 1994, (01) :1-4
[9]   距离分析方法与杂种优势 [J].
郭平伸 ;
张金栋 ;
甘为牛 ;
蔡民华 .
遗传学报, 1989, (02) :97-104
[10]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J].
刘来福 .
遗传学报, 1979, (03) :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