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交可达性绩效的武汉市空间战略实施评估

被引:7
作者
刘冰 [1 ]
张涵双 [2 ]
曹娟娟 [3 ]
许劼 [4 ,5 ]
徐雷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与交通规划设计所
[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5]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关键词
可达性; 战略评估; 圈层蔓延; 走廊规划; TOD; 武汉;
D O I
10.16361/j.upf.201701005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走廊拓展作为应对大城市圈层蔓延的空间战略在规划中常被采用。以武汉为案例,通过构建目标分级传递的战略实施评估框架,以公交可达性为绩效指标,考察这一战略的实施状况及其对抑制城市蔓延增长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利用从公交IC卡获取的公交时耗数据,计算各交通小区的30min公交可达性值,以此分析武汉都市区可达性分布及相应的空间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武汉公交可达性呈现由内而外递减的趋势,即走廊地区的可达性总体低于主城区,而远郊新城又低于三环路沿线的近郊新城,说明武汉虽实现了走廊地区外延式的用地增长,但新城"反磁力"功能薄弱,对疏解主城区人口的作用尚较有限。究其原因,以快速路为支撑的外围开发和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主城区功能集聚,拉大了二者间可达性差距,使都市区圈层结构仍显著强于走廊结构。提高走廊地区公交可达性是促进空间结构模式转变的关键,武汉亟待建立以可达性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评估体系,针对走廊TOD开发和可达性改善的制约因素,在都市区层面制定交通和用地协同的对策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上海进一步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探索 [J].
张绍樑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5) :22-29
[2]  
上海城市交通分析和预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声洪主编, 1998
[3]  
Reclaiming our cities and towns:better living with less traffic .2 ENGWICHT D. New Society Publisher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