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柴守玺
Kleijer Gert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甘肃兰州
[2] 瑞士RAC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赤霉病; 双层离体培养技术; 小黑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4 [小黑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 (系 )和 6个赤霉病菌株 ,采用双层培养技术 ,研究了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幼苗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和无毒素处理的对照相比 ,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对幼苗胚芽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刺激作用 ,田间对赤霉病 (FHB)抗性差的品种分别受抑制程度最重和对刺激反应最迟钝。品种间、菌株间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在幼苗胚芽长度上 ,发现品种和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分析后认为 ,在多菌株接种下 ,品种平均相对生长量 (和对照相比 )是一个更加可靠的抗性鉴定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利用 [J].
陆维忠 ;
程顺和 ;
沈晓蓉 ;
周朝飞 ;
章静娟 ;
王裕中 .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01) :10-15
[2]   小麦抗赤霉病菌毒素的生理生化机制Ⅰ赤霉病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J].
赵会贤,薛秀庄,王祥正,陈建莉 .
陕西农业科学, 1995, (01) :4-7
[3]   抗小麦赤霉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研究 [J].
周楠 ;
陆维忠 ;
崔叶龙 .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02) :22-27
[4]   小麦抗赤霉病性遗传机制与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J].
蒋国梁 .
中国农学通报, 1992, (05) :10-13
[5]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研究初报 [J].
李静 ;
黄梧芳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47-51
[6]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培养和抗赤霉病体细胞筛选 [J].
曹清波 ;
余毓君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1) :9-15
[7]   细胞培养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 [J].
张炎 ;
张翠兰 ;
吴郁文 ;
任树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03) :216-219
[8]   应用赤霉菌粗毒素测定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 [J].
刘思衡 ;
廖海林 ;
潘祥华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0, (03) :300-304
[9]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J].
王裕中 ;
陈怀谷 ;
杨新宁 ;
陆鸣 ;
吴志凤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4) :54-57
[10]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害扩展力的研究 [J].
刘惕若 ;
薛国兴 ;
张匀华 ;
彭驰 .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02)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