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的尾叶桉林生物量的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15
作者
林德喜
罗水发
高小坤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 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
[3] 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 福建南平
[4] 福建平和
关键词
尾叶桉; 人工林; 生物量; 动态;
D O I
10.13324/j.cnki.jfcf.2003.03.017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从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对引种尾叶桉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5a定时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月到12月是主要生长期,胸径、树高和冠幅在这一时期的绝对增长率最大.而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的增长主要在地下部分.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根、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干材所占比例最大,根次之,叶和枝最小.根、干的生物量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种植2a后干的增长率明显大于根的增长率.尾叶桉平均每年增长量胸径为2.46cm,树高为2.46m.从种植5a后尾叶桉枝重量(干重)保持在5.8~6.0t·hm2水平.种植后的前2a叶量也是随时间延长而增长的,以后明显在不同季节叶量不同,叶(干重)基本上保持在最大值(2.86t/hm2),最小值(1.19t/hm2).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高丘陵地尾叶桉造林效果分析 [J].
梁建昆 ;
钟瑜 .
广西林业科学, 2002, (02) :96-98
[2]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温远光 ;
梁宏温 ;
招礼军 ;
周敏毅 ;
何斌 ;
王凌晖 ;
韦善华 ;
郑白 ;
刘德杰 ;
唐再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123-127
[3]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J].
黄宝灵 ;
吕成群 ;
蒙钰钗 ;
张连芬 .
林业科学, 2000, (01) :81-90
[4]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罗水发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 (03) :88-90
[5]   引种尾叶桉后前3年土壤变化研究 [J].
林德喜 ;
罗水发 ;
陈南舟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8, (03) :43-45
[6]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J].
陈少雄 ;
王观明 ;
项东云 .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06) :16-21
[7]   桉树不同地理种源木材构造性质比较研究 [J].
柴修武 ;
周文龙 ;
曾浩生 .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02) :71-78
[8]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J].
徐大平,曾育田,李伟雄 .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06) :600-605
[9]  
中国桉树[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祁述雄主编, 2002
[10]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