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秋季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被引:25
作者
杨晴 [1 ,2 ]
张凯 [2 ]
柴发合 [2 ]
李倦生 [3 ]
周广柱 [1 ]
郑子龙 [1 ,2 ]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因子; 长株潭城市群;
D O I
10.13198/j.res.2013.06.11.yangq.012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及典型元素污染特征,于2011年11月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采集TSP和PM10样品,同期在北京进行采样,以分析颗粒物及其中重金属元素(Cr、Cd、Hg、Pb和As)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秋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的ρ(TSP)均低于北京,背景点(长沙沙坪站)最低,为(110±48)μgm3.株洲ρ(PM10)与北京相近,略高于湘潭和长沙,但背景点ρ(PM10)仍为最低.ρ(PM10)ρ(TSP)在70.26%~95.80%之间,平均值为85.90%.长株潭城市群的ρ(Cr)、ρ(Hg)、ρ(As)、ρ(Cd)和ρ(Pb)在TSP中分别为37.7~60.7、0.2~1.5、22.7~92.0、4.2~36.8和142.9~508.3 ngm3,在PM10中相应分别为20.4~33.5、0.1~1.0、20.6~74.2、3.8~31.9和126.1~432.4 ngm3.长株潭城市群各采样点Cd在TSP和PM10中的富集因子均最大,分别为475.8~4 690.7和840.5~7 489.8;其次为Hg、Pb和As;Cr的富集因子在TSP和PM10中分别为7.8~33.3和9.1~33.6,均为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Cd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J].
魏敏 ;
冯海艳 ;
杨忠芳 .
现代地质, 2012, 26 (05) :983-988
[2]   2006─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J].
孟晓艳 ;
王瑞斌 ;
张欣 ;
李健军 ;
李钢 .
环境科学研究 , 2012, (06) :622-627
[3]   兰州市某城区冬夏季大气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J].
林海鹏 ;
武晓燕 ;
战景明 ;
路文芳 ;
张艳平 ;
王胜利 ;
谢满廷 ;
刘占旗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05) :810-815
[4]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J]. 肖致美,毕晓辉,冯银厂,王玉秋,周军,傅晓钦,翁燕波.环境科学研究. 2012(05)
[5]   柳州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J].
刘齐 ;
熊莎莎 ;
刘文军 .
环境科学导刊, 2012, 31 (01) :76-79
[6]   沈阳市冬季大气颗粒物元素浓度及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 [J].
洪也 ;
马雁军 ;
韩文霞 ;
周德平 ;
刘宁微 ;
张云海 ;
王扬锋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1) :2336-2346
[7]  
天津市PM10,PM2.5和PM1连续在线观测分析[J]. 黄鹤,蔡子颖,韩素芹,姚青,吴彬贵.环境科学研究. 2011(08)
[8]   哈尔滨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J].
黄丽坤 ;
王广智 .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 28 (03) :374-377
[9]   兰州市大气PM10健康影响效应的可预报性探讨 [J].
肖正辉 ;
邵龙义 ;
张宁 ;
宋晓焱 ;
王静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654-658
[10]   广州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季节差异 [J].
张新民 ;
柴发合 ;
薛志钢 ;
张萌 ;
邝俊侠 ;
伦伟明 ;
周志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2) :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