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历史逻辑——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

被引:26
作者
郭海霞
王景新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百年历程; 历史逻辑; 国家; 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将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分为清末民初的乡村自治、20世纪20~40年代的乡村建设、1953—1978年"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乡村建设、2005年至今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清末民初的乡村建设,中央权力日益式微,"乡村自治"成为主要路径,并延续了传统的士绅治理模式,但军阀混战和社会动荡,使传统的以地方精英为中心的社会整合秩序遭到破坏。20世纪20~40年代,国家和社会均弱,主要靠外部资源输入进行乡村建设,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知识分子领导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农村复兴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乡村建设运动,则被整合进各自的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强势推进"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传统的国家、士绅和农民三角关系变成国家和农民的双边关系,由于资源输入城市,乡村建设基本停滞。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社会自由发展空间增大。为破解"三农"困境,国家在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政府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乡村建设获得大量政府资源。未来乡村建设应正确摆正政府角色和职能,充分发育"乡村社会"以制衡政府扩张;应与文化建设相为表里,进行包括制度改革、人力与物力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场域和制度选择 [J].
宣朝庆 .
天津社会科学, 2012, (03) :125-130
[2]   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 [J].
毛丹 .
人文杂志, 2012, (01) :150-155
[3]   中国乡村建设实验演变及其特征考察 [J].
王伟强 ;
丁国胜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2) :79-85
[4]   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 [J].
项继权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2) :87-94
[5]   从新村主义到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建设思想史发展述略 [J].
徐杰舜 ;
海路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270-276
[6]   中国乡村治理中“国家—社会”的研究路径——新时期国家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J].
刘涛 ;
王震 .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05) :57-64+72+81
[8]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J].
郑卫东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2) :72-79+81
[9]   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关系变化 [J].
王先明 ;
常书红 .
史学月刊, 2000, (05) :130-138
[10]   中国廿世纪政治与西方政治学 [J].
邹谠 .
政治研究, 1986, (0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