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

被引:33
作者
李道高
赵明华
韩美
姜爱霞
张祖陆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关键词
浅埋古河道带; 海(咸)水入侵灾害; 莱州湾南岸平原;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0.01.004
中图分类号
P737.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莱州湾南岸平原在埋深 6 0 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 ,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 3个系统 ,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 ,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 ,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该区有 4期古河道发育 ,其中玉木早冰期古河道和玉木主冰期古河道的砂体沉积粒度粗、连通性好、分布广 ,既是富水性强、水质好的淡水含水层 ,又是该区海 (咸 )水入侵的主要通道 ,控制在浅埋古河道带超采地下淡水 ,并在丰水季节利用其进行地下水回灌 ,是治理该区海 (咸 )水入侵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咸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J].
姜爱霞,李道高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4) :142-147
[2]   山东半岛滨海平原全新统研究 [J].
李道高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6) :90-96
[3]   渤海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的黄土 [J].
张祖陆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3) :127-134
[4]  
渤海莱州湾滨海平原晚第四纪地质事件与古环境[J]. 韩有松,孟广兰,王少青.海洋科学集刊. 1994(00)
[5]   莱州湾地区10万年以来沉积环境变化 [J].
彭子成 ;
韩岳 ;
张巽 ;
黄培华 ;
韩有松 ;
孟广兰 ;
王少青 .
地质论评, 1992, (04) :360-367
[6]   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成因初探 [J].
韩有松 ;
吴洪发 .
地质论评, 1982, (02) :126-131
[7]  
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地下卤水[M]. 科学出版社 , 韩有松等著, 1996
[8]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忱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