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东缘碧罗雪山-崇山剪切带北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8
作者
张波 [1 ,2 ]
张进江 [1 ,2 ]
钟大赉 [3 ]
王晓先 [1 ]
曲军峰 [3 ]
郭磊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系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碧罗雪山-崇山剪切带; 新生代; 构造-组构; 多期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东缘的新生代碧罗雪山-崇山剪切带出露各类构造岩,其西侧翼主要为片麻岩带,以条带片麻岩、眼球状糜棱岩化片麻岩和混合片麻岩为特征,东侧翼为糜棱岩化片岩带;基于野外构造-组构几何关系和叠加-改造痕迹,可识别出多期韧性、韧-脆性和脆性构造变形(D1D4).第一期变形D1主要发育等斜-紧闭褶皱F1(褶皱轴近N-S走向)和陡立的轴面劈理S1,以及代表地壳物质垂向增厚和侧向减薄的布丁构造;第二期变形D2构造特征为发育大规模韧性走滑剪切面理S2,部分S2面理发生褶皱变形,形成褶皱F2,褶皱轴陡倾伏,褶皱面陡立,近N-S走向,与剪切面理S2近平行,D2构造样式表现为左旋走滑挤压应变(Transpression)特征;D1和D2构造变形均被晚期NW-SE和NE-SW走向的第三期D3构造改造,即走滑剪切带S3和共轭走滑断裂;第四期构造D4以脆性右旋走滑伸展应变(Transtension)为特征,即N-S走向的走滑组分和正断组分同时发生.结合邻区新生代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和高黎贡剪切带的构造几何、运动学和年代学数据,分析认为自新生代印度-欧亚汇聚-碰撞以来,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东缘地区的陆内构造变形经历了地壳增厚(D1)、左旋走滑挤压(韧性域D2和韧-脆性域D3)和右旋走滑伸展(D4)多期构造变形和变形体制的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945 / 9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点苍山高温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热年代学证据 [J].
曹淑云 ;
刘俊来 ;
Bernd LEISS ;
Axel VOLLBRECHT ;
邹运鑫 ;
赵春强 .
地质学报, 2009, 83 (10) :1388-1400
[2]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及邻区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分析附视频 [J].
张波 ;
张进江 ;
钟大赉 ;
郭磊 .
地质科学, 2009, (03) :889-909
[3]   滇西澜沧江左旋走滑挤压带应变分解的应变和运动学涡度证据 [J].
张波 ;
张进江 ;
钟大赉 ;
郭磊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68-1283
[4]   印度-欧亚侧向碰撞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与过程——以藏东三江地区构造演化为例 [J].
刘俊来 ;
宋志杰 ;
曹淑云 ;
翟云峰 ;
王安建 ;
高兰 ;
修群业 ;
曹殿华 .
岩石学报, 2006, (04) :775-786
[5]   滇西哀牢山-点苍山形成的构造和地貌过程 [J].
王二七 ;
樊春 ;
王刚 ;
石许华 ;
陈良忠 ;
陈智樑 .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220-227
[6]  
Structural and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Episodes of Tertiary Deformation along the Ailao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Southeastern Asia, Since the Paleocene[J]. ZHANG Jinjiang1, *, ZHONG Dalai2, SANG Haiqing2 and ZHOU Yong2 1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 O. Box 9825, Beijing 100029.Acta
[7]   Timing of Magma Mixing in the Gangdisê Magmatic Belt during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J].
MO Xuanxue1 ;
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5, (01) :66-76
[8]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J].
胥颐 ;
刘建华 ;
刘福田 ;
宋海斌 ;
郝天珧 ;
江为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201-1208+1233
[9]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古新世深水沉积和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对前陆盆地演化的制约 [J].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