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弱还原性煤的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白向飞
李文华
罗陨飞
陈洪博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关键词
煤; 还原程度; 结构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31 [煤的性质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对中国西北地区弱还原性、高惰质组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同变质程度的其他成煤时代煤相比,中国西北侏罗纪弱还原性煤普遍具有较低的H/C原子比和较高的O/C原子比,同时其芳碳率和分子结构中环缩合程度相对较高.随惰质组含量增加,弱还原性煤芳碳率和平均缩合环数增高.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惰质组芳环缩合程度更高,芳香层片在空间的排列更规则,相互定向的程度高于镜质组.核磁共振(13C-NMR)研究表明,惰质组分子结构中苯环取代更多,脂肪部分所占比例少.对弱还原性煤中广泛分布的惰质组组分及其分子结构特征需进行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煤岩学.[M].韩德馨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2]  
煤化学.[M].钟蕴英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3]  
东胜—神府煤的煤质特征与转化特性.[D].李文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 01
[4]   神东煤显微组分与基本结构特征研究 [J].
陈洪博 ;
李文华 ;
姜英 ;
白向飞 .
煤炭转化, 2006, (01) :6-10
[5]   我国西部弱还原程度煤分布及煤质特征研究 [J].
白向飞 ;
李文华 ;
陈文敏 ;
马伟伟 .
煤炭学报, 2005, (04) :502-506
[6]   神东矿区侏罗纪2-2#煤煤质特征研究 [J].
白向飞 ;
李文华 ;
张寿禄 ;
赵泳仙 .
煤炭转化, 2002, (03) :85-88
[7]   华东太原统和山西统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化学介质因素的影响 [J].
戴和武 ;
孙达三 .
地质论评, 1964, (01) :25-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