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王晶
[1
]
张仁陟
[2
]
李爱宗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基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市安定区连续进行6 a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的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和免耕不覆盖(NT)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并且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NT、NTS和TS有助于提高0~5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率,尤以NTS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NTS处理的土壤碳素活性大、易转化;对碳库各项管理指数来说,总体上秸秆覆盖或还田的贡献大于耕作措施,说明对土壤进行秸秆覆盖或还田有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