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

被引:8
作者
刘令梅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赤潮,溢油,资料浮标,传感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6(X55),P715.7 [];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由海水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赤潮公害已愈来愈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了赤潮的发生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沿海养殖业及旅游资源乃至人类生命安全的巨大危害,着重阐述了赤潮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文章就赤潮可靠预报的定性判断原则、预报的科学依据及试验模式作了一一介绍。并综合了国内外常用的赤潮治理方法,提出了防治赤潮灾害研究的工作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N,P,Fe-EDTA,Mn对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 [J].
秦晓明 ;
邹景忠 .
海洋与湖沼, 1997, (06) :594-598
[2]   甲藻赤潮的海洋环境危害及其防治 [J].
吴玉霖 ;
周成旭 .
海洋环境科学, 1997, (04) :60-64
[3]   大鹏湾的赤潮生态仿真模型 [J].
夏综万 ;
于斌 ;
史键辉 ;
王寿松 .
海洋与湖沼, 1997, (05) :468-474
[4]   重大海洋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综述(之一) [J].
杨金森 .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7, (02) :223+24-27
[5]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对策探讨 [J].
蒋加伦 .
东海海洋, 1992, (01) :73-81
[6]   赤潮及其防治 [J].
马志珍 .
现代渔业信息, 1992, (03)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