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变迁的思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

被引:11
作者
宋士云
机构
[1] 聊城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土地保障+国家救助模式—→集体保障+国家救助模式—→土地保障+国家、社区扶助+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始终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这可视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国家对农村制度供给责任和其"暴力潜能"不足,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职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M].宋士云; 著.人民出版社.2006,
[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杨翠迎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郑功成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美)诺思(North;D.C.)著;陈郁等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