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被引:121
作者
齐建国 [1 ,2 ]
王红 [2 ]
彭绪庶 [2 ]
刘生龙 [2 ]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 常态; 非常态;
D O I
10.16528/j.cnki.22-1054/f.2015.03.014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经济新常态并非经济转型成功并进入理想发展阶段的标志,相反,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诸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变得更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改革进入新阶段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常态、非常态和新常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目前,中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经济的新常态,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进入更加接近市场经济正常状态的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迎接“刘易斯拐点” 充分发掘人口红利——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 [J].
张晓雯 ;
赵端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 (09) :7-9
[2]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J]. 王学斌.世界经济情况. 2005(18)
[3]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J]. 王学斌.世界经济情况. 20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