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王璐 [1 ,2 ]
吴建富 [1 ]
潘晓华 [1 ]
石庆华 [1 ]
刘宗发 [3 ]
胡金和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 免耕抛栽;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07—2008年在连续2年双季稻免耕抛栽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翻耕抛栽处理为对照,探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连续免耕2年以后,免耕水稻产量低于翻耕处理,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状变差,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免耕稻田的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提高翻耕处理土壤养分的效果更明显;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施用有机肥后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缓解长期免耕导致的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水稻连续免耕抛秧对产量的影响 [J].
刘有彬 ;
潘绍东 .
广西农学报, 2007, (06) :5-8
[2]   免耕水稻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J].
王英 ;
滕齐辉 ;
崔中利 ;
孙波 ;
曹慧 ;
胡锋 .
土壤学报, 2007, (01) :137-143
[3]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陈尚洪 ;
朱钟麟 ;
吴婕 ;
刘定辉 ;
王昌全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141-144
[4]   稻草还田的效应研究 [J].
石健康 ;
姜立新 ;
戴昌浩 ;
戴桂林 ;
马少平 ;
张德兵 .
作物研究, 2006, (01) :66-67
[5]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王淑红 ;
敖和军 .
作物研究, 2004, (03) :137-140
[6]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周保同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张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77-1181
[7]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J].
洪春来 ;
魏幼璋 ;
黄锦法 ;
王润屹 ;
杨肖娥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06) :40-46
[8]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J].
王振忠 ;
董百舒 ;
吴敬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2) :269-271+274
[9]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冉炜 .
土壤学报, 2002, (01) :83-90
[10]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J].
李华兴 ;
卢维盛 ;
刘远金 ;
张新明 ;
陈喜崇 ;
李永锋 ;
霍锦添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5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