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被引:137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张铜会
赵学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物群落; 种群; 生态位; 动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不同阶段和不同演替时间的 6个群落类型的取样为对象 ,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群落演替序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演替过程每一群落类型优势种的作用明显 ,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在演替序列的动态变化较好地对应着种群动态 ,生态位宽度是种群动态的一个间接测度。是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数量表达 ,能够较好地解释群落演替过程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沙米、雾冰藜、狗尾草、差巴嘎蒿、猪毛菜、隐子草分别是演替时间为 1 a、3a、5 a、1 2 a、2 0 a和 30 a群落的优势种群。在群落演替序列较高的生态位重叠是适宜生境斑块化和空间异质性的结果 ,同时也反映了演替序列群落的过渡性质以及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741 / 27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生态位计测方法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的应用比较 [J].
张林静 ;
岳明 ;
赵桂仿 ;
张远东 ;
顾峰雪 ;
潘晓玲 .
生态学杂志, 2002, (04) :71-75
[2]  
The niche 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 Grinell J. The Auk . 1917
[3]  
Animal ecology. Elton C. Lodon: Sidgewick and Jackson . 1927
[4]  
Levins,R.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Som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 1968
[5]  
中国东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优势木本植物生态位的测度和分析. 李德志,秦艾丽,藏润国. 中华林学季刊 . 1995
[6]  
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 尚玉昌. 生态学进展 . 1988
[7]  
Niche theory in modern ecology. Shang,Y. Advances in Ecology . 1988
[8]  
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的几个问题. 李胜功,赵爱芬,等. 中国沙漠 . 1997
[9]  
Conserv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through ecosystem resilience. Walker B. Conservation Biology . 1995
[10]  
理论生态学研究[M]. 施普林格出版社 , 张大勇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