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国家新区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7
作者
郭爱君
陶银海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级新区; 协同发展;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6.06.004
中图分类号
F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及东北-蒙东经济区建设战略的相继提出,我国已经形成了新时期提升效率兼顾公平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从整体发展战略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也是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新举措。国家级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一方面通过极化效应推动经济带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扩散效应实现我国五大区域的有效衔接。基于增长极和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利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指数测度15个国家级新区的增长极效应,通过分析比较十五个国家级新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出国家级新区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北地区向西开放战略选择 [J].
朱智文 ;
杨洁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5) :193-197
[3]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 [J].
胡鞍钢 ;
马伟 ;
鄢一龙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2) :1-11
[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 [J].
白永秀 ;
王颂吉 .
改革, 2014, (03) :64-73
[5]   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 [J].
冯宗宪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4) :79-85
[6]   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 [J].
郭爱君 ;
毛锦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40-49
[7]   兰州新区的政策转化及开发研究 [J].
张建君 .
开发研究, 2013, (03) :30-33
[8]   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1986, (02) :110-118
[9]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 [J].
夏禹龙 ;
刘吉 ;
冯之浚 ;
张念椿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3, (02) :5-6
[10]  
基于层级增长极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西部区域城市化研究[D]. 窦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