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重新论证——以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修改为背景

被引:5
作者
付立庆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绑架行为; 得逞; 复行为犯; 主观的超过要素; 勒索财物;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2.01.016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绑架行为一经完成,绑架罪就属于既遂,而不需要勒索财物行为的实施,更不需要勒索财物目的的实现,这是在绑架勒赎型犯罪之中学界的通说见解。尽管这一观点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还需要细致的论证:在理论上,将绑架行为完成作为本罪的既遂标准需要确立若干的前提;在实践上,树立这一既遂标准也需要解决一些困惑。以刑法修正案七关于绑架罪的修改为参照,重新检视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并且反思勒索行为完成说这种可能的学说的得失,使得通说的标准能够更为稳妥恰当,是本文的指向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代法治语境中的刑事政策 [J].
梁根林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4) :152-160
[2]  
主观违法要素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付立庆, 2008
[3]  
刑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作富, 2007
[4]  
日本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5]  
刑法纵横谈[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等[著], 2003
[6]  
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王作富主编, 2001
[7]  
刑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铭暄, 2000
[8]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肖中华著, 1998
[9]  
新罪通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刘家琛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