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

被引:7
作者
姜东成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孔庙; 国子学; 建筑模式; 基址规模; 平格网;
D O I
10.16319/j.cnki.0452-7402.2007.02.002
中图分类号
K247 [元(1271~1368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本文依据文献史料,对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设过程进行梳理,对建筑平面进行复原,确定其用地范围与基址规模,并通过分析探寻其设计规律与手法,发现设计中采用两套平格网.孔庙、国子学的基址规模与大都城市平格网的基准长度存在倍数关系,基址边界均在11步×12.5步的平格网线上;建筑群内部的平面布置受8步×10步的平格控制,总平面中重要控制线大多与网格线对应。根据这一规律,本文进一步对明清北京孔庙、国子监进行分析,发现明太祖、英宗两朝对元代孔庙、国子学展拓时,基址规模仍受元大都城市平格网控制,而永乐朝重建孔庙时沿用元代8步×10步的平格网,将东西廊庑分别向内收进一格,从而揭示元、明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的内在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7+155 +15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试论明代孔庙祀典的升降 [J].
赵克生 .
江西社会科学, 2004, (06)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