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西南段分界线的岩相古地理制约

被引:43
作者
陈懋弘 [1 ]
梁金城 [2 ]
张桂林 [2 ]
李文杰 [2 ]
潘罗忠 [3 ]
李容森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3]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单因素; 古流向; 加里东期; 桂北—桂东;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1.013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定量化的岩相古地理分析可以为判别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提供制约依据。采用“单元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结合古流向、沉积特征等实际资料,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桂北—桂东地区加里东期的岩相古地理,并认为研究区加里东期自南华纪开始新一轮裂解之后,荔浦断裂北西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逐渐从深海盆地演变为扬子大陆边缘斜坡,其坡面倾向南东,古流向由北西向南东,陆源碎屑来源于西北,属于扬子(或康滇)古地理体系;而荔浦断裂南东的桂东地区为华夏大陆斜坡,并在奥陶纪最终演变为陆棚—滨岸环境,其坡面倾向北西,古流向由南东向北西,陆源碎屑则来自东南,属于华夏古地理体系。岩相古地理证据表明荔浦断裂为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西南段的分界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 [J].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3-19
[2]   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南华活动带在广西境内分界线的探讨 [J].
陈凌云 ;
张忠伟 .
南方自然资源, 2003, (12) :18-19
[3]   试析杭州—诸广山—花山高εNd值花岗岩带的地质意义 [J].
洪大卫 ;
谢锡林 ;
张季生 .
地质通报, 2002, (06) :348-354
[4]   广西平南县金秀地区寒武纪微古植物群 [J].
韦盛孔 .
南方自然资源, 2001, (04) :3-5
[5]   桂北阳朔—恭城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新资料 [J].
潘罗忠 ;
李容森 ;
韩乃仁 .
南方自然资源, 2000, (04) :15-17
[6]   桂林阳朔寒武系球接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韩乃仁 ;
唐兰 ;
李容森 ;
陈暑荣 .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 (02) :58-59
[7]   桂平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J].
罗璋 ;
傅中平 .
南方自然资源, 1997, (04) :16-23
[8]   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边界与构造演化(研究综述) [J].
汤加富 .
安徽地质, 1994, (Z1) :104-111
[9]   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 [J].
冯增昭 .
沉积学报, 1992, (03) :70-77
[10]   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 [J].
水涛 ;
徐步台 ;
梁如华 ;
邱郁双 .
科学通报, 1986, (06) :4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