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吴华 [1 ]
顾旭东 [1 ]
傅建明 [1 ]
姚云海 [1 ]
李建华 [2 ]
许志生 [2 ]
机构
[1]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机器人; 卒中; 功能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确诊的48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系统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MWS、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25.7±3.5)、MWS(52±16)、FAC分级(4.3±1.4)及MBI评分(82±17)较对照组FMA评分(22.8±3.7)、MWS(40±17)、FAC分级(3.4±1.3)及MBI评分(72±14)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628 / 263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下肢辅助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
吴涛 ;
江迪锦 ;
许志生 ;
李扬政 ;
董燕 ;
李建华 ;
顾旭东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02)
[2]   神经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李怡 ;
张静 ;
陈奕杰 ;
潘福琼 ;
肖宗欣 ;
田晶艳 ;
常有军 ;
杨玉龙 ;
徐嘉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12) :1106-1108
[3]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钟杰 ;
鲁凤琴 ;
王高岸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07) :489-490
[4]   如何提高运动疗法的有效性 [J].
徐军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02)
[5]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J].
陈丽娜 ;
纵亚 ;
杨加亮 ;
陈天笑 ;
樊振勇 ;
徐琳峰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05) :343-345
[6]   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客观依据: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的信度和同时效度研究 [J].
毕素清 ;
瓮长水 ;
李敏 ;
田哲 ;
李本源 ;
于增志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1) :6822-6823
[7]   脑卒中后神经康复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何祥 ;
韩丹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9) :2722-2723
[8]   脑神经康复机器人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J].
王耀兵 ;
季林红 ;
王广志 ;
黄靖远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04) :38-39
[10]   计算机相关辅助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与发展 [J].
黄晓琳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