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40年:阶段演化、理论总结与未来思考

被引:9
作者
黄少安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 不完全契约; 产权改革; 利益集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F271 [企业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国有企业改革40年的历程可分为放权让利、承包制、股份制、改革滞缓期、混合所有制五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理论依据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然而,初期的"放权让利"不符合契约理论,"利改税"混淆了国家收益的依据;"承包经营责任制"实际上是一组不完全契约;股份制是最深入的产权改革;但国有经济的不合理扩张很难带来有效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利益集团,导致国有企业改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是""否"改革的二元悖论。未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顶层决策的认识并提升对顶层设计的执行力,理性认识和评判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绩效,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困难源于利益集团的阻挠,通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深化国资委改革来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物质资本主导下人力资本的治理诉求及其实现——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J].
黄少安 ;
孙涛 .
江海学刊, 2017, (02) :78-85+238
[2]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进有退[N]. 黄少安.经济参考报. 2017 (008)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人民出版社 ,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