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一次混合型雹暴的数值模拟与成雹机制

被引:13
作者
胡朝霞 [1 ]
郭学良 [1 ]
李宏宇 [2 ]
洪延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冰雹云; 数值模拟; 过冷雨水累积带; 成雹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发生在德国南部慕尼黑的一次混合型雹暴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云的雷达回波结构、过冷雨水区特征与实际雷达观测的分析结果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表明:该例雹云中冰雹胚胎既有冻滴也有霰,二者在数量上相当;虽然雹云中不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但在主上升气流区周围存在过冷雨水区,过冷雨水对冰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雹云发展的不同阶段,冰雹的形成机制也不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青藏高原东部冰雹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J].
胡朝霞 ;
齐彦斌 ;
郭学良 ;
洪延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1) :37-48
[2]   旬邑冰雹云的数值模拟及累积带特征 [J].
胡朝霞 ;
李宏宇 ;
肖辉 ;
洪延超 ;
黄美元 ;
吴玉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2) :196-208
[3]   强对流(冰雹)云中水凝物的积累和云水的消耗 [J].
许焕斌 ;
段英 .
气象学报, 2002, (05) :575-584
[4]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周玲 ;
陈宝君 ;
李子华 ;
黄美元 ;
郭学良 ;
肖辉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1, (04) :536-550
[5]   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8, (06) :2-14
[6]   播撒碘化银粒子进行人工防雹的数值试验 [J].
黄燕,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94, (05) :612-622
[7]  
人工防雹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黄美元编著, 1980
[8]  
冰雹微物理与成雹机制[M]. 农业出版社 , 徐家骝 编著, 1979
[9]   CHARACTERISTICS OF RADAR-IDENTIFIED BIG DROP ZONES IN SWISS HAILSTORMS [J].
WALDVOGEL, A ;
KLEIN, L ;
MUSIL, DJ ;
SMITH, PL .
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 1987, 26 (08) :861-877
[10]  
Numerical Modeling of Hailstorms and Hailstone Growth. Part I: Preliminary Model Verification and Sensitivity Tests[J] . 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 . 198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