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财产权家族的新成员——传统文化产权制度初探

被引:6
作者
田艳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产权; 双重主体;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0.04.007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传统文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都意义重大。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堪忧,特别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文化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有必要创设新的制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即传统文化产权制度。该制度则建立在劳动财产论、劳动价值论和文化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其具体的制度构建主要包括主体应采用"双重主体说",权利主体是其所在社区的群体,管理主体是国家,即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筹传统文化产权的运行;客体即传统文化,但应排除公有领域、宗教领域、合理使用状态下的传统文化;内容大致包括署名权、文化尊严权、文化发展权、使用权、获得收益权。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 [J].
费安玲 .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05) :12-16
[2]   文化权法律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权保护 [J].
张钧 .
思想战线, 2005, (04) :29-33
[3]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论 [J].
杨勇胜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01) :154-159
[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初探 [J].
郭蓓薇 .
新疆社会经济, 1996, (04) :75-79
[5]  
知识产权年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吴汉东, 2008
[6]  
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张耕, 2007
[7]  
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 法律出版社 , 严永和著, 2006
[8]  
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杜瑞芳著, 2004
[9]  
知识产权文丛[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郑成思主编, 2002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徐万邦,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