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14
作者
许德如 [1 ]
夏斌 [1 ]
Nonna BakunCzubarow [2 ]
马驰 [1 ]
李鹏春 [1 ]
Robert Bachlinskl [2 ]
陈广浩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关键词
变基性岩体;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 角闪石环带; 逆时针 P-T-t 轨迹; 洋壳消亡残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等常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角闪石环带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核到边,钛、铝、(钠+钾)含量增长,反映了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相反,角闪石环带从核部到边部钛、铝和钾+钠含量降低,则暗示温度和压力同时降低而进入另一个退变质演化阶段。所获得的 Sm-Nd 全岩及角闪石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28±12 Ma、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8±6.2 Ma和344±11Ma。根据角闪石环带、矿物共生组合、微结构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的半定量计算和同位素定年,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可能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527~450 Ma)可能记录了与洋底变质作用有关的(亚)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条件,早期的阳起石、钙质角闪石及镁铁质角闪石残余核为该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330~240 Ma)进变质作用达到高峰的P=~0.9 GPa、T=~700℃,显示了过渡的高角闪石相-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广泛的剪切变形及韭闪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边是该阶段的产物;第三阶段(~130 Ma~90 Ma)显示一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P=~0.1~0.3 GPa、7=~300~400℃),可能与区域/热接触变质有关。因而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演化显示了一个逆时针 P-T-t 轨迹,最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裂解及洋壳化和随后的年轻洋壳消亡、陆(华南大陆)-陆(印支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987 / 300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海南岛琼中地区琼中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孙雄 ;
云平 ;
范渊 ;
周进波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2) :227-233+241
[2]   三亚石榴霓辉石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海南岛海西-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制约 [J].
谢才富 ;
朱金初 ;
赵子杰 ;
丁式江 ;
付太安 ;
李志宏 ;
张业明 ;
徐德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1) :47-57
[3]   海南屯昌变火山岩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研究 [J].
丁式江 ;
龙文国 ;
许长海 ;
周祖翼 ;
廖宗廷 .
岩石学报, 2002, (01) :83-90
[4]   海南岛前寒纪岩石圈演化的记录:基性岩类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许德如 ;
林舸 ;
梁新权 ;
陈广浩 ;
唐红峰 .
岩石学报, 2001, (04) :598-608
[5]   海南岛法门期生物地层 [J].
张仁杰 ;
王成源 ;
胡宁 ;
冯少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406-412
[6]   海南岛屯昌玄武质科马提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梁新权 ;
范蔚茗 ;
许德如 .
地质科学, 2000, (02) :240-244
[7]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 [J].
张业明 ;
徐安武 ;
付建明 ;
赵子杰 ;
吴桂捷 ;
曾波夫 .
地质论评, 1998, (06) :568-575
[8]   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及Sm-Nd同位素定年 [J].
张业明 ;
付建明 ;
赵子杰 ;
徐安武 ;
吴桂捷 ;
曾波夫 .
矿物岩石, 1998, (01) :3-5
[9]   海南昌江-邦溪地区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类型划分及动力变质作用研究 [J].
张业明 ;
付建明 ;
曾波夫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7, (04) :26-31
[10]   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壳构造演化 [J].
张业明 ;
张仁杰 ;
姚华舟 ;
马国干 .
地球科学, 1997, (04)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