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被引:159
作者
鲁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道德存在; 形态知识; 道德生活; 道德唯知识论; 生活经验论; 单向认知; 多向互动;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G623.1 [政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37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后现代课程观.[M].(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新旧个人主义.[M].(美)J.杜威[J.Dewey]著;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  
学会生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  
教育学.[M].凯洛夫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