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第2代高温超导体的冷绝缘超导电缆输电导体层间均流技术

被引:7
作者
诸嘉慧 [1 ]
宝旭峥 [2 ]
丘明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钇钡铜氧涂层导体; 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 均流粒子群优化模型; 数学模型;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2.13.023
中图分类号
TM249.7 [超导体电缆];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2 ; 080801 ;
摘要
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的导电层一般设计为多层结构以满足大电流载流特性,但伴随层数的增加,超导体上的集肤效应会引起电缆输电导体各层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从而造成电缆损耗增加和传输性能下降。采用基于动态惯性权重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电缆导体层电流层间均流优化的设计方法。应用第2代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涂层导体,通过建立超导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考虑电场、磁场等约束因素,对一根1km长,110kV/3kA等级的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电缆本体结构参数及输电导体层和屏蔽层的电流分布。比较优化前后层电流的结果可知,优化后超导电缆各导体层电流与平均电流相比最大不平衡率小于3.5%,各屏蔽层电流达到均布,较好地实现了电缆各导体层电流均匀分布的优化目标。最后,超导模型样缆载流特性实验也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205 +2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电磁特性计算与分析 [J].
宝旭峥 ;
诸嘉慧 ;
方心宇 .
低温与超导, 2011, 39 (03) :34-39
[2]   影响多层交流超导电缆电流分布不可忽略的因素-邻近效应 [J].
信赢 ;
龚伟志 ;
张敬因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0, 40 (07) :786-793
[3]   低温绝缘(CD)高温超导电缆屏蔽层电流对超导电缆导体和屏蔽电流分布的影响 [J].
应启良 .
电线电缆, 2009, (02) :7-15
[4]   75m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制 [J].
戴少涛 ;
林良真 ;
林玉宝 ;
高智远 ;
滕玉平 ;
张丰元 ;
许熙 ;
王银顺 ;
范宇峰 ;
龚领会 ;
李刚 ;
徐向东 ;
李来风 ;
肖立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12) :91-96
[5]   一种动态改变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J].
王启付 ;
王战江 ;
王书亭 .
中国机械工程, 2005, (11) :945-948
[6]   高温超导交流输电电缆导体层电流分布研究 [J].
李健 ;
林良真 .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0, (02) :9-12+18
[7]  
粒子群算法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纪震, 2009
[8]  
Recent progress of HTS cable project[J] . T. Masuda,H. Yumura,M. Watanabe. Physica C: Supercondu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 2008 (15)
[9]  
Designof Cold Dielectric HTS Power Cable .2 Wang Zhixuan,Qiu Jie,Wang Shuhong,et al. 2009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and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