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和商业银行视角下存款准备金率的实证分析

被引:11
作者
汪昊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
关键词
央行; 准备金率; 神经网络;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1.09.013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分别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和商业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容忍度的视角出发,利用参数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近年来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以及回收货币流动性。在不考虑银行容忍度下,参数模型给出的目标存款准备金率为23%,而在考虑了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负面影响后,根据神经网络模型得出2011年上半年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为21.34%,与当前21.5%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相符。说明央行在货币调控时考虑到了银行的容忍度,是符合宏观审慎性原则的。而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旧存在上调的区间与上调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阶段性视角的分析 [J].
陆岷峰 ;
高攀 .
财经科学, 2011, (04) :25-32
[2]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学分析 [J].
牛丽萍 ;
李瑞冉 ;
常姣洁 .
商场现代化, 2010, (16) :120-121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刘吉 ;
吉慧鸿 .
财会研究, 2009, (18) :73-75
[4]   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 [J].
余明 .
世界经济, 2009, 32 (02) :56-65
[5]   中国的准备金、准备金税与货币控制:1984—2007 [J].
张晓慧 ;
纪志宏 ;
崔永 .
经济研究, 2008, (07) :65-77
[6]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现状及效果分析 [J].
朱蕾 ;
刘丫丫 .
时代金融, 2008, (06) :8-11
[7]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J].
李阳 .
财经科学, 2007, (02) :1-6
[8]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 [J].
范从来 ;
朱恩涛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2) :25-31
[9]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J].
李颖 .
工业技术经济, 2005, (05)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