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基于两次经济普查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20
作者
沈体雁 [1 ]
张晓欢 [1 ]
赵作权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就业密度; 区域密度方程; 就业中心;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东北;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10.003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1 [劳动力];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东北地区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向右倾斜的倒"Y"字型就业密度格局,从北向南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次中心逐渐增多,沿海化趋势和局域融合趋势也比较明显,东北地区多中心就业格局已经形成。2004—2008年,东北地区整体就业密度的集中性还在继续加强,但不同局域就业中心表现出了不同的增长模式,黑龙江处于中心增长型扩散的单中心阶段,吉林省和辽宁省处于向心集聚和中心增长型扩散并存的多中心阶段,大部分就业中心均处于中心增长型扩散阶段,尚无去中心化扩散的就业中心。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张晓欢.吉林大学.2011, 08
[2]  
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定量研究.[D].李秀伟.东北师范大学.2006, 09
[3]   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 [J].
孙平军 ;
丁四保 .
经济地理, 2011, 31 (07) :1094-1100
[4]   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的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研究 [J].
侯光雷 ;
王志敏 ;
张洪岩 ;
张正祥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0, (04) :67-72
[5]   地理空间分布整体统计研究进展 [J].
赵作权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1) :1-8
[6]   北京市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其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 [J].
贺灿飞 ;
朱晟君 .
中国软科学, 2007, (11) :104-113
[7]   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数据插值研究 [J].
曾怀恩 ;
黄声享 .
测绘工程, 2007, (05) :5-8+13
[8]   Nonparametric employment subcenter identification [J].
McMillen, DP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1, 50 (03) :448-473
[9]   Suburban subcenters and employment density in metropolitan Chicago [J].
McMillen, DP ;
McDonald, JF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 43 (02) :157-180
[10]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加藤弘之; 吴柏均; 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