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108
作者
张云慧 [1 ]
张智 [1 ]
姜玉英 [2 ]
曾娟 [2 ]
高月波 [3 ]
程登发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黏虫; 大发生; 迁飞; 虫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4 [鳞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黏虫是我国粮食作物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2012年8月上旬三代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突然暴发,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十年罕见。本文通过探照灯的多年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因素、迁飞高峰期的天气背景分析和迁飞路线的轨迹模拟,探讨了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二代已积累较高虫源量的基础上,7月中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适宜温度和频繁降雨为二代成虫迁飞、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的寄主为三代幼虫取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以上是导致华北和东北地区三代黏虫大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虫源分析显示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重灾区虫源主要来自本地,部分虫源来自重灾区的周边地区,受降雨和下沉气流影响大部分集中降落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地区,一部分继续迁飞进入东北地区。东北重灾区虫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受偏西气流和降雨的影响,东北地区二代成虫未形成有效迁出,黑龙江北部二代成虫在气流运载下向南迁飞,受锋面天气影响降落在黑龙江、吉林交界处,与华北地区迁入的成虫汇集后,不断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聚集为害,造成东北地区大面积发生,局部严重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东北地区昆虫迁飞场的Pied piper效应.[D].武向文.南京农业大学.2001, 01
[2]   探照灯诱虫带对迁飞草地螟的空中阻截作用 [J].
张云慧 ;
杨建国 ;
金晓华 ;
程登发 ;
田喆 ;
李云龙 .
植物保护, 2009, (06) :104-107
[3]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特征及成因分析 [J].
罗礼智 ;
黄绍哲 ;
江幸福 ;
张蕾 .
植物保护, 2009, 35 (01) :27-33
[4]   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研讨会纪要 [J].
翟保平 ;
程家安 .
昆虫知识, 2006, (04) :585-588
[5]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实例分析 [J].
郭予元 .
植物保护, 2006, (02) :1-4
[6]   粘虫成虫在气流场中飞行行为的观察研究 [J].
尹姣 ;
封洪强 ;
程登发 ;
曹雅忠 .
昆虫学报, 2003, (06) :732-738
[7]   温、湿度综合效应对粘虫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J].
江幸福 ;
蔡彬 ;
罗礼智 ;
曹雅忠 ;
刘悦秋 .
生态学报, 2003, (04) :738-743
[8]   空气相对湿度对粘虫飞翔活动的影响 [J].
曹雅忠 ;
黄葵 ;
李光博 .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02) :134-138
[9]   棉铃虫大暴发的成因初析 [J].
戴小枫 ;
郭予元 ;
不详 .
植物保护 , 1993, (04) :35-37
[10]   粘虫飞翔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J].
张志涛 ;
李光博 .
植物保护学报, 1985, (02)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