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不同部位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

被引:27
作者
江浩 [1 ,2 ]
周国逸 [1 ]
黄钰辉 [1 ,2 ]
刘世忠 [1 ]
唐旭利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不详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林冠; 光合生理特性; 藤本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1 [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着生在林冠层不同部位的4种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和山蒌(Piper hancei))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比较,探讨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随光照、温度、湿度等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微生境由上至下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对于林内,冠层顶部具有高温、高光强、低湿度的特征。受这些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之间的光合生理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着生于林冠层中上部的瓜子金和蔓九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9±0.6)和(6.3±1.3)μmolCO2·m-2·s-1,光饱和点为(168.5±83.4)和(231.4±147.8)μmol·m-2·s-1,显著小于位于冠层下部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8.9±2.9)和(8.6±2.3)μmolCO2·m-2·s-1以及光饱和点值(491.6±230.8)和(402.3±112.8)μmol·m-2·s-1。瓜子金和蔓九节的光补偿点值为(16.1±5.9)和(10.1±5.7)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值为(11.5±3.9)和(8.7±1.6)μmolCO2·mmol-1H2O,显著大于林内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光补偿点值(5.6±1.9)和(5.4±1.7)μmol·m-2·s-1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值(6.7±1.8)和(6.8±1.3)μmolCO2·mmol-1H2O。这些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显示出植物对不同的温度、光照、湿度的适应,是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渗透胁迫对白三叶幼苗根系离子分泌和质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J].
韩建秋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09) :202-205
[2]   华南地区常用园林绿化藤本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陈兴华 ;
胡会先 ;
林爵平 ;
吴刚 ;
潘文 ;
张方秋 ;
朱报著 .
广东林业科技, 2010, 26 (02) :7-11
[3]   南澳岛光裸地和次生林下6种乡土树幼苗生长与光合特征 [J].
刘志发 ;
申卫军 ;
温达志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621-628
[4]   两种光强下木质藤本与树木幼苗的竞争关系 [J].
陈亚军 ;
曹坤芳 ;
蔡志全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3) :639-647
[5]   木质藤本及其在热带森林中的生态学功能 [J].
陈亚军 ;
陈军文 ;
蔡志全 .
植物学通报, 2007, (02) :240-249
[6]   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J].
李阳 ;
齐曼尤努斯 ;
祝燕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12) :2493-2499
[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J].
张弥 ;
吴家兵 ;
关德新 ;
施婷婷 ;
陈鹏狮 ;
纪瑞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575-1578
[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降雨截留量的估算 [J].
王安志 ;
裴铁璠 ;
金昌杰 ;
关德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1403-1407
[9]   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J].
曾小平 ;
赵平 ;
蔡锡安 ;
饶兴权 ;
刘惠 ;
马玲 ;
李长洪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4) :88-95
[10]   C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特征 [J].
苏培玺 ;
严巧娣 .
生态学报, 2006, (01) :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