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离子束等诱变机理研究(一)

被引:18
作者
吴兰佩,崔海瑞,梁任又,李裕熊,包忠谋,余增亮,邱励俭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
关键词
电子自旋顺磁共振,小麦,黑麦,发芽率,诱变源;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1994.03.002
中图分类号
S335.21 [];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选用小麦品种(系)、远缘杂种和四倍体黑麦等供试样品,经N+束、C。60γ-ray、2660A紫外激光等七种不同诱变源各高低两种剂量处理后,分析不同诱变源与小麦试样间的互作效应,据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特征和发芽率的差异,首先发现N+与γ-ray一样对发芽率有明显的影响,而N+处理的所有样品,其EPR谱信号都较强,超过中子、紫外激光甚至γ-ray处理的结果。这可能表明低能N+束引起物体内自由基信号强度增大,是诱导植物内部损伤、分子集团重组以致构成遗传变异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2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