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贡献率模型的汶川县滑坡灾害的易损性评价

被引:6
作者
吴森 [1 ]
张占成 [2 ]
周光红 [3 ]
吴彩燕 [1 ]
陈国辉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3]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
汶川; 滑坡; 贡献率权重; 易损性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地质灾害的易损性主要是指受灾体发生损坏的难易程度与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机率.贡献率模型是评价作用程度的一种指标模型,它通过贡献率均值化、归一化处理,利用权重转换模型建立贡献率转化的权重关系.以汶川县为例,综合考虑汶川县自身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0年),以及利用GIS技术获取区域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因子时功能约束等条件,选取人口密度、林地密度、耕地密度、滑坡灾害密度、居民点密度、道路密度等6个因子作为汶川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因子.将汶川县14个乡镇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贡献率模型进行汶川县滑坡灾害易损性等级区划,划分为5个等级:极高易损区、高易损区、中易损区、低易损区、极低易损区.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性分布基本上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林地密度分布相一致,体现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RS/GIS技术的汶川地震与次生地质灾害评价.[D].李剑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08
[2]  
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周建伟.成都理工大学.2010, 04
[3]  
汶川县城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灾害点防治研究.[D].张云祥.成都理工大学.2010, 04
[4]   基于GIS和贡献权重迭加方法的区域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 [J].
石莉莉 ;
乔建平 .
灾害学, 2009, 24 (03) :46-50
[5]   滑坡本底因子贡献率与权重转换研究 [J].
乔建平 ;
吴彩燕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8, (03) :13-16
[6]   采用本底因子贡献率法的三峡库区滑坡危险度区划 [J].
乔建平 ;
朱阿兴 ;
吴彩燕 ;
田宏岭 .
山地学报 , 2006, (05) :569-573
[7]   三峡水库区云阳-巫山段斜坡高差因素对滑坡发育的贡献率研究 [J].
乔建平 ;
吴彩燕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4) :20-23
[8]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汤国安;杨昕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