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量地理模型和信息熵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差异研究

被引:40
作者
谭术魁
朱祥波
张路
机构
[1] 不详
[2]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计量地理模型; 区位意义; 信息熵; 湖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P27 [地籍学];
学科分类号
081603 ;
摘要
运用计量地理模型、信息熵的方法,分析湖北省17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土地利用信息熵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较大,多样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东部偏高、中部均匀、西部较低的递进结构;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林地、草地、其他土地一般,园地不显著;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空间格局呈现高信息熵区域主要聚集在东部、中高信息熵区域位于中部、中低和低信息熵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递进规律。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密切关系,与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具有紧密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J].
赵京 ;
杨钢桥 .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04) :1016-1019
[3]   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J].
王时东 ;
袁水涛 ;
马新亚 .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09) :187-189+192
[4]   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J].
杨杰 ;
王印传 ;
许皞 ;
郜文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6) :429-435
[5]   新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 [J].
刘一苏 ;
刘朝晖 .
资源与产业, 2007, (04) :105-108
[6]   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的计量地理分析 [J].
潘竟虎 ;
任皓晨 ;
赵军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03) :377-381+384
[7]   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 [J].
蔡进 ;
刘秀华 ;
丁恩俊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1) :6539-6541
[8]   基于计量地理模型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J].
王红梅 ;
王小雨 ;
李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70-74
[9]   基于信息熵的武汉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动分析 [J].
刘耀彬 ;
陈志 ;
杨益明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05) :335-337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